亩产超400公斤,破省纪录!兴宁机收再生稻实割测产
本报讯 (记者陈思杰)昨日上午,“华南机收再生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”现场观摩暨实割验收会,在兴宁市新圩镇崇上村举行。验收专家组选取三块田进行实割测产(如图,首席记者钟小丰摄)。经验收,华南机收再生稻最高亩产434.2公斤、最低亩产391.9公斤,平均亩产409.6公斤,刷新了我省机收再生稻亩产纪录。
据了解,再生稻是在头季稻收割后,利用稻桩上存活的腋芽,经适当栽培管理,实现再次收获的种植方式。由于不需犁耙田、播种、育秧和插秧等,具有省种、省工、成本低、效益高和生态环保等优势。由于传统再生稻头季需要采用人工收割、打捆搬运后脱粒,随着劳动力结构改变和人工成本大幅提高,传统再生稻在我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。近年来,随着水稻机收的普及,机收再生稻栽培重新得到重视。
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国家863计划、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支持下,针对华南地区气候和水稻生产特点,从品种筛选和栽培技术等方面着手,研究探索适宜华南稻区的机收再生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。该所副所长钟旭华表示,发展机收再生稻,既是农民增收的新举措,也是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好途径。通过研究团队的努力,我省机收再生稻产量水平逐年提高,由2016年的亩产268公斤,到2017年的亩产368公斤,再到今年的亩产409.6公斤。今后,研究团队还将进一步对该技术进行集成和完善。
>> 精彩图文
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①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梅州网(包括梅州日报)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稿件,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
③如您因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,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@meizhou.cn。

精彩图片

网站活动

梅州楼市

网友评论
用户登录
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